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君子不與小人爭

(網絡圖片)
 
剛在網絡瀏了一個『三季人』的故事:相傳孔夫子有一位喜與人爭論的弟子。一天,他去拜訪老師,在老師門外遇見一個穿綠色衣服的小童,小童攔路問道:「聽說孔聖人是你老師,那你的學問應該很好,我現請教你一年有幾個季節?若你答對,我給你磕頭,否則你給我磕頭!」弟子想了一會兒說: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。」小童回應說:「錯了,是三季。」那位弟子很奇怪,明明是四季,怎到你這就三季了?遂與小童爭論不休之際;孔子出來了,小童要求孔子評理,究竟一年有幾季!孔子向綠衣小童上下打量一會兒回答說:「三季。」小童興高采烈接受弟子的磕頭後離去。第子不解遂問老師。孔子回答說:「你不見那小童不是人嗎!它是一隻蚱蜢變來的,蚱蜢春天生、秋天亡。一生中只經過春、夏、秋,在它的思維裡,根本就沒有『冬季』這個概念,它哪裡知道冬這個季節呢?你與它爭論不是永遠沒有結果嗎?倒不如順它意,打發它走了,無謂與它糾纏不清,浪自己的時間,只要自己心中明白就是了。」弟子這才恍然大悟,叩拜老師的教誨。

 
從這個故事,可看出每個人的思想境界各有不同,也有自己對事物的立場和個人認定的道理;與境界不同的人相爭辯,徒然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氣力。小人無知之處﹐多為心中無量,卻偏偏喜歡與人爭論高下,顛事實。古人有道:『賢人爭罪,愚人爭理。』當然這個道理不是每個人都懂;所謂『君子之道,為而不爭』,毋須與缺乏教養的人強爭。
 

在西方也有類的小故事:在森林裡,有一隻老鼠向雄獅挑戰,卻被雄獅斷然拒絕。老鼠自鳴得意地問獅子是否害怕。獅子微笑著回答:「嗯!是的,我真的很害怕;如果我接受你的挑戰,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,而我以後在森林裡、卻被所有動物恥笑與老鼠打架!」與老鼠比賽,即使贏了,也只是贏了一隻老鼠。

 
這個故事的『老鼠』是寓指那些能力平庸、思想狹隘、沒有道德規模和高尚人格的小人。在我們的周圍,的確存在著很多這樣的『老鼠』,喜歡逞強、只知盲目攀附權貴、毫無理性可言的小人之輩。如果與一個不是與自己同等級的人爭執不休,就會浪費自己很多資源和時間、降低別人對自己的期望,無意間卻提升了對方的層面,懂得這道理的人,就永遠不要與老鼠打架!

 
所謂『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』,人世間有各式各樣的人;與人相處,無論說什,也要看對,若是遇上小人,講多也沒用;小人通常是聲大,卻往往是最不懂的。莊子曾言:「夏蟲不可以語冰」;孔子也曾說:「道不同不相為謀」、「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」,講的就是這道理。對君子賢人應當常親近大德,效仿親善師友,見賢思齊。對小人則應盡可能拉開距離,以免心靈被玷污。這不是傲慢與偏見,實是智慧的表現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