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

打棉胎

因為看大哥一篇廣東有趣俗語的文章,輕輕留言問了一句:「點解呀?打棉胎有乜野睇?」大哥就向我提供詳盡打棉胎的資料:實在太感動!大哥,感謝你!衷心向你道謝和祝福你家人擁有平靜與單純的快樂。

大哥當年只不過十二、三歲,對新鮮事物都感興趣,其實棉胎呢個行業源遠流長,不過現時經已息微,一切由機械取代,質料亦普及使用羽絨及絲棉等,打棉胎行業香港經已絕跡,在網上搜查知得只有大陸和台灣一些落後市鎮才有,而打棉胎只是做舊翻新,因為舊棉胎越用會越實不透氣,不能貯暖,所以要打鬆了再做。但始終是舊和比現時羽絨或絲棉重,沒有多大人會翻新舊棉被,導致這門民間手藝失存。




以前母輩上街買棉胎並不是到國貨公司,而係去棉胎鋪買,可以買現成的,亦可以訂做。買的棉胎並不是以張數為單位,而係以斤為單位,即是說一張五斤重棉胎與三斤重棉胎價錢有分別…… 那麽棉胎與棉被又有何分別?上面張圖片是棉胎加上被套便正名為棉被,其實都是同一樣。


當客人訂了棉胎,工人就枰準重量棉花,放在工作台上,用如上圖的工具;一個特制的架中間連有一條線(至今亦未知這是鋼線,還是什麼)打棉胎師傅會不斷用木槌鼓打特制的架,敲打的力會傳送到鋼線,鋼線震動力將被壓實了的棉花彈飛散開,這個工序就是稱之為「打棉胎」



這個角度此較容易看得清楚,此刻大部份棉花經已彈鬆。可以看見這個特制工具並不是懸空,是掛在一條藤枝上,這弓形藤枝繫在工人腰間,而很科學地用一定重量的末端,使整個工具平衡和易於移動左右上下。在第二張圖片可以看得清楚工具末端(counter weight)。



上一張棉花剛打散,而這張是棉花打鬆,打鬆過程很長,因為一張好棉胎,棉花分佈均勻,所以要很仔細,工人一下一下敲打力度平均和有節奏,打下去木槌會再彈再打下去,做得會省點氣力。工人亦要前後左右不斷遊走,不斷敲打,就好像跳舞舞姿一樣…… 但說真的,當年的我卻不知人家的辛苦,冬天沒有人臨渴掘井去訂棉胎,打棉胎是夏天工作,大熱天時對着一堆棉花,花絮飛飛不是好受的事。


棉花打鬆了,工人用筲箕將鬆散的棉花輕壓成形…… 點解用筲箕?不知道,可能是在擠壓過程中,讓棉花內空間的空氣能向上排出免影响左右棉花的密度吧!



這是最後一個工序「行線」。現時這工序經已被新產品薄紗取代。甚麽是薄紗,很常見在太空褸的一片尼龍質紗網,用以保持棉絮不移位,在現代新產棉胎中是使用同樣原理,使用尼龍紗網。以前並沒有尼龍紗網,就是用棉線來將棉花管着,叫做行線(行、音銀行的行),這工序很費時亦很細緻,如果你家中還有一將手造的棉被,你會看到,每次行的線相隔的距離均等,行線不單是上至下、左至右,還有是兩邊四十五度斜角,要說是編織也很貼切,工人的手藝真叫人嘆為觀止。上圖工人在行線,他手上拿着是紅線是用來做準,見上面第一張圖片上較深色的線就是,是準線是用來給工人行線時知道棉胎的四圍末處,所以先會落了準線。工人手拿着的藤條是用來將線的另一端遞交到在對面工作的伙伴,相信圖中的女士正準備工作了。在女士頭頂就是一梱用來行線的白色棉線,兩個工人會一條一條,不下一千幾百條棉線將整張棉胎的棉花行穩妥…… 當捲在暖笠笠的被窩裏,真感恩!

沒有留言: